在线投稿:lgxtxz@163.com | 新闻热线:0915-2529090   设为主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繁體中文 
 首页 > 媒体关注 > 正文
安康日报:从多“色”到多“彩”
时间:2021-01-08  作者:吴晓斌 马大军 张毕顺 李孝华 

为有效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难、快捷办事难、有效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,岚皋县聚力打造以党建“红色”引领、两业“金色”增收、三方协同“橙色”管理、“4+x”“绿色”服务为主要内容的“睦邻之家”管理服务工作模式,将搬迁与发展统筹、生产与生活衔接、安居与乐业同步,实现了搬迁群众不仅“搬得出”还能“稳得住、快融入、逐步能致富”。

近年来,岚皋县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262户30044人,占到全县脱贫人口的70%,贫困群众实现“应搬尽搬”。“睦邻之家”管理服务工作模式2020年10月荣获“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”。

坚持党建“红色”引领 新家园汇聚新气象

做好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发展工作,首先要解决好谁牵头、谁引领、谁带动的问题,构建起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。岚皋县通过建立“支部+党群服务站+X”共建模式,有效破解各类体制机制障碍。

按照“党员在哪里,组织覆盖到哪里”和“六有”标准,在14个安置小区采取单独或联合方式成立党支部,其余108个安置点挂靠邻近村(社区)党组织管理,实现所有安置点全覆盖,1182名党员及时找到“新家”,搬迁群众有了“主心骨”。对全县4个千人以上重点安置点所在区域完成村改居,采取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融入方式,鼓励符合标准、能力较强的搬迁群众到驻地基层组织内任职,143名搬迁群众当选所在地“三委”委员和群团执委成员。充分发挥122个党组织、86个群团组织和党员干群的模范带动作用,在安置小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展理论宣讲、志愿服务以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,引导群众、鼓舞群众、凝聚群众。

实施两业“金色”增收 稳脱贫实现可持续

该县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稳定脱贫防返贫的治本之策,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,转变生产生活方式,解决搬迁后顾之忧。引进各类经营主体在安置点附近流转土地林地,因地制宜、规模化发展富硒茶叶、魔芋及特色种养业,累计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59个,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社134个,实现100户以上安置点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,带动3368人通过产业园区增收。建成新社区工厂44个,覆盖了100户以上安置点,带动2598人“扶贫车间”就业增收。按照“一户一策、一人一策”,精准对接需求,全员开展定向培训、项目制培训和“技能+”培训,2.5万余人有序转移就业。

三方协同“橙色”管理 优环境人人齐治理

搬迁安置小区管理和服务工作,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。该县通过构建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三方协同管理格局,切实解决了谁来抓、谁来管、归谁管的问题。

按照群众搬迁后享有的各项政策补贴、承包经营收益权、社会保障、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、后续项目政策扶持“五个保持不变”的原则,坚持“现籍管理人和房,原籍管理林和地”,构建起“一级党总支、二级片区长、三级楼院长”网格化管理体系。目前,122个安置点全部建立起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,成立业主委员会44个、选聘片区长46名、楼院长251名,全部落实了薪酬待遇。充分发挥乡贤、能人大户、党员群众的带头作用,强化习俗引导和感恩教育,影响和带动群众逐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,推动农民加快向市民转变。

推行“4+X”“绿色”服务 好生活全民共缔造

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事关群众的获得感、认同感和满意度。该县推行便民服务中心、健康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中心、儿童活动中心,开展各类服务的“4+X”服务模式,群众生活水平、生活质量、幸福指数不断攀升。

统筹考虑安置点规模、人口结构、基础设施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,按照“五通六有”标准,一次性规划,全面铺开,补齐短板,全县已建成便民服务中心21个、社区卫生室123个,开办“四点半”课堂13个,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68个,切实保障了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。





编辑:管理员